喘口氣,最近馬不停蹄的生活終於休息了週末兩天,“幾乎” 沒有碰工作的兩天(兩天加起來只工作大約 4 小時)
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,搬家到了一個全新的城鎮,工作/生活步調都重新調整,從走路 5 分鐘到公司變成每天各開 30 分鐘車上下班,也為了閃避尖峰時間的交通,反而晚出早歸、意外有了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。
-
新助理到職兩週一切都好。
這些年間,對於人與人的緣份有了更成熟的認知,對於關係的建立和結束比較淡然,卻也因此能夠珍惜這些生活中的交集。
小公司的每一份子都至關重要,不只工作業務上,還包括工作氣氛、公司文化,每一個人都建立一部份的企業 DNA。
身為老闆,必須尊重個體自主性,我希望每個選擇我也被我選擇的人,能夠在公司中表現自己的個性跟能力。
前助理離開前與我的談話中,吐露了我本來沒有看到他的那一塊。
他說,我們的商品總是做這麼少量,就算全部都賣完,還是沒有錢啊!
一直都是我獨攬著營運這塊,助理參與到多是產品、並不包括公司經營,而他在離開前才透露出其實他是會算的。
-
至於怎麼樣叫少量生產,或說怎麼樣的生產量才夠支撐公司營運,這沒有定義,也沒有公式可以簡單計算,這是一個 multi-variable 的課題,你要決定商業模式,就要讓這些變數收斂。
比如少量生產到一個款式的商品只有一件,有沒有可能支撐公司營運?
當然可以,許多手做藝品不就是這樣?
那這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特點?
- 人事極度精簡(可能只有工匠一人)
- 店面小/兼工作室或甚至沒有店面
- 拍作品、寫文章創造口碑取代廣告
- 接單製做
那開店面、賣成衣,商業模式會怎麼樣變化?
好,這是本次作業,有興趣可以來訊分曉。
-
在疫情下,還是決定讓 2021 年度的設計回歸正軌,所以 2021 春夏對我們來說已經開始了!
老話,時裝品牌總是同時做三季的事情:銷售當季 / 製做下一季 / 設計下下季
其實照歐美的男裝時裝進度,2021 春夏已經下單結束了,不過因為疫情,單純走 wholesale 模式的品牌訂單量縮減是必然的,直接面對顧客的品牌較有抵抗力。
-
照片是上週末的展示會,是每年兩次可以一口氣見到所有老顧客的重要活動。
這樣直接面對顧客,建立的關係確實比過去只經營網路來得更加緊密,也是開店至今我最珍惜的。